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變革中的校長準備課程(原文閱讀心得)

在國外對於校長領導前的準備課程,實施已有二十週年,這當中對於近年來環境的迅速變遷甚較於以往,許多準備課程計畫就傳統的課程計畫已經無法應付目前的時空環境,於是對此有關校長準備課程計畫改變是許多政策者或專家所評論的地方。
本篇文章指出建構一個符合理論與實際現況的課程是必須的,理論性的課程與實用現況的連結橋樑是重要的,大學對於校長領導前的準備課程的基礎標準改善是較緩慢的,這常引起許多的爭論。國家的證照制度與評鑑制度將有助益於提升素質。
透過國家的一套制度,提升校長領導前的準備,將可以讓有心從事該工作的人,藉由各項訓練,提升專業的能力,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創新與專業將是重要因素之一。證照制度可以讓各地不同的標準統一,有國家的監督,可以統合各地不同訓練計畫。
校長的培訓過程是重要的,這當中需要兼顧理論與實際,校長並沒有實習過程,似乎第一次當上校長時,就必須面對許多問題的來臨,或許只能藉由實際運作一年才漸能有成效的產生。理論性的訓練過程中要能與實際現況相印證,這是相當重要的。當面臨學校經營時的困境時,尋求解決之道的同時,反思理論所帶來的思考,這或許可以釐清許多問題發展的現況。
良好完善的制度建立,可以提供大學訓練時的依據,創造一個提升專業訓練計畫的課程,而不是傳統一層不變的訓練計畫,訓練制度的革新,可以讓儲備校長面對挑戰時更有信心。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保障教育品質 閱讀心得分享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下,資訊的取得與交換的頻率是快速的,學校在面臨此一時代的變遷,傳統式學校經營的模式要適應目前環境必然面臨許多的考驗,如何創造出更優質的學校以提升教育,是大家關心的話題。閱讀完本篇文章之後,深覺學校仍有許多路要走。
由本篇文章得知各國如美國、英國、日本等對教育改革及提昇教育品質莫不投入許多的關注,本篇以台北市為例,介紹台北市優質學校的發展與內涵,最後做出結論,說明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策略,保障優質的教育品質。由此可知,優質學校已成重要課題。
本篇文章中指出的優質學校教育指標,從領導、學校文化、至達成優質學校,當中的向度指標值得我們在推動行政業務時好好加以省思是否有不足的地方。當中探討分析出的推動優質學校經營思維的思考方向「計畫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教學視導」、「公共關係」可為豐富精緻教育參考。
在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管理品質保障教育品質的重要領導人是校長,當中提及研究發現校長們並不覺得他們有足夠的權力和資源勝任工作,使得他們必須超時工作來彌補,半數以上現任校長想在十年內退休,由此可見,擔任領導工作者,身心靈的健康是很重要的。有經驗的校長或許新時代變遷太快而想退休,但是,才剛擔任校長的人,有的很有能力,但是,有的太年輕,在面臨外界質疑挑戰時,較易讓人以年齡來輕看。
故本篇文章可為推動優質學校的指標,但是如要變革就會有人的問題、錢的問題及現時法令的問題,尋求當中的平衡是一門藝術。

校長學課堂心得

今天上完校長學的課程收穫滿滿,在老師豐富的學問下,當學生的能夠榮幸聽到這門課程,感到無比歡喜。今天的課程中學到許多俚語,如:面要笑、嘴要甜、腰要軟、手腳要快,聽完不禁會心一笑,原來這些淺顯的道理卻蘊含其中。
記得以前擔任班級導師時,校長給我的感覺只是較表面的印象(如:微笑、打招呼、噓寒問暖),只有在開會時較有機會碰面,其餘時間自己幾乎都在忙著班級導師的事,比較不會管校長在做什麼。但是,當我有機會擔任總務主任時,便有較近距離的接觸,在主任們的行政會議過程中或是校長室有訪客到來的交談中,發現校長除了校內的校務的推動,更要應付每天不定時來的客人朋友,或是處理緊急事件,這是當時只是擔任班級導師的我所未能較深入理解的地方。
這門課程讓我有省思的機會,從校長學、學校長、長校長的過程中,檢視自己經歷過校長的作風及推動校務的模式。雖然這門課是校長學,但相信它可作為主管者檢視應用的學問。
很高興能有系統的學習這門課程,感謝老師的指導。